广汉市行政审批局深化“放管服”优化营商环境情况
发布时间:2021-10-28     来源: 广汉市行政审批局

广汉市委目标绩效管理办公室:

市行政审批局在广汉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之下,不断创新政务服务方式,推动政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和冲击坚持以政务服务护航“六稳”、“六保”,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经济复苏,努力消减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一、主要做法

(一)聚焦“降门槛”,不断探索“放”的边界一是“容缺办”减环节。探索建立“审管分离”“宽进严管”的审批机制,对于非实质性要件不齐的建设项目,按照企业诚信承诺、部门会商评估、容缺提前发件、企业限时补齐的方式“容缺放行”。去年以来,已实施“承诺审批”910多件。二是“限时办”减时间。按照“无差别综合咨询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窗一窗发件”模式,对全市窗口整合,对审批流程再造,缩短审批时限30%以上。对工程建设项目采取联合审批、联合踏勘、联合图审,变“串联”为“并联”,缩短行政审批时效。今年以来,共进行联合会审50余次、联合踏勘388次、联合图审25次,一般项目审批时限由270个工作日缩短至60个工作日内,审批提速78%。三是“网上办”减跑动。提高省一体化平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投资项目监管平台等网络平台的使用效果,开发完善微信公众号、手机APP使用功能,实现“企业网上申报、部门网上审批、邮寄到家收件”不见面审批,全市可网办率和最多跑一次率100%

(二)聚焦“延链条”,强化“管”的措施。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不断推动管理链后移。一是落实市场主体年报公示制度。自2019年以来,已对全市8915户企业、541户农民专业、21758户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情况进行公示。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登记信息5733户。二是建好市场诚信体系。建立经营异常名录,完善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将不按规定履行年报公示义务、经营信息不全的企业列入异常名录。按照《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备忘录》对失信企业实施联合惩戒。三是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目前,已抽查市场主体1625户次,注(吊)销执照15户。四是推进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率先在食品药品、税收、交通运输、招标投标等18个领域开展红黑名单认定,对虚假捐赠、网络诈骗、虚假广告等19个社会普遍关注的信用缺失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将有失信行为的市场主体列为联合惩戒对象。对广汉市迈德乐食品有限公司等德阳市级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打开申报四川省“诚信之星”绿色通道。

(三)聚焦全覆盖,提升“服”的质量。一是推出“全生命周期”代办。建立投资项目全生命服务中心,确定专班专人10名,按照“项目在谈即同时关心关注”“项目签约即同时专属定制”“项目审批即同时代办”,对投资项目进行全程跟踪。建立投资项目书记市长热线和局长咨询通道,确保企业事有人管、困有人帮、难有人问。目前已建立代办钉钉群70个,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221次,解决实际问题132个。今年以来,代办建设类投资项目100个,工商登记项目425余个,审批一次性通过率提高 90二是优化便民服务体系。以市政务中心为基点,不断推动市、镇、村三级政务服务向群众身边集中。在乡镇行政区划改革过程中,始终保持“六个不减”“六个不变”“六个加强”的总基调。探索“社区+干部”模式,解决合并乡镇分中心人员配备问题。目前,全市仍然保留了18个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221个村便民服务站。

(四)聚焦重点区域,建立直通服务。是设置窗口率先在各园区设立“直通车”服务窗口,按照“现场受理、网上申报、内部流转、网上预审、代办跑路、园区发件”方式,让企业办事不出园区。目前,德阳高新区和广汉工业集中发展区“直通车”办理项目共38个。今年以来,已在两个园区办理审批服务事项 650余件。二是专班推进成立17“直通车”专班组,向德阳高新区和广汉工业集中发展区派驻专职代办员,为企业“零距离”现场办理。三是下放事权。将涵盖工商登记、规划审批、方案审查等多个高频事项下放园区受理、发证,目前下放审批服务事项到德阳高新区12个,到广汉工业集中发展区28个,工商登记类事项已在两个园区实现现场办结。政务审批时限由 5 个工作日缩短至 1 个工作日内,京东、爱普芯片等园区企业工商登记实现了小时办结。

(五)聚焦政务融合,领跑跨区通办。唱响成德眉资同城化、成渝双城经济圈两个主题。在与青白江区全省率先实现33个审批服务事项“跨区域通办”的基础上,又推出了第二批37个通办事项,共实现两批次70个事项跨区通办,办理跨区通办事项120余件,涉及工商登记注册、申报纳税、身份证办理、医师多点执业等多个方面。与彭州、新都、金堂签定了跨区通办协议,打通了成德眉资同城化跨区通办“一环线”。此外,广汉市还与重庆市九龙坡区、新疆石河子市、昆明五华区等省外城市在线上签订了通办协议,在德阳率先实现了跨省通办。

(六)聚焦”六稳”、“六保”,助力复工复产。一是政策支持。出台了《广汉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帮助企业纾难解困的“十条”政策措施》广办发〔202010号,通过设置企业复产达产奖励、给与重点项目复工专项补贴等措施,解决企业在生产资料、运营资金、复产人工等方面的困难。二是服务支援。在政务服务大厅增设复工复产专项窗口,为企业复工复产搭建“绿色通道”。派出“帮办代办专班”,主动到企业全程代办企业复工复产所需证照,平时需要10天的流程在2天内全部办结,确保企业能够顺利复工。疫情期间为61家企业帮办代办了相关证照。三是网络支撑。通过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等不见面方式,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不跑路,降低感染风险,提高办事效率。

(七)聚焦“智慧城市”,构建数据平台。一是建设广汉智慧城市运营中心。目前专项债券申请已报上级审批,软件开发工作框架已初步搭建,文体旅游大数据平台已完成建设,农业大数据平台正有序推进。二是建成投资项目管理大数据平台。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对投资建设项目进行全流程管控。目前,该平台已初步完成搭建工作。三是对“广汉微政务”微信公众号进行升级。完善便民化功能,将政务服务延伸到公积金查询、社保查询、水电费缴纳等与群众和市场主体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事项,让群众体验到“指尖上的政务”。

二、存在问题

一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需要进一步强化。由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只在县市区推行,县级事权划转到行政审批局,上级事权依然在原局,“指挥棒”与“操盘手”的错位,容易造成上级要求和部署落实不顺、推进不畅、指导无力。需要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自上而下对审批事项进行划转,明确行政审批机构业务的垂管属性和指导范围,形成“一条线一根针”的工作格局。二是部分指标距离国家、省的前沿指标还有差距,需要进一步完善环节设置、提高办事效率。三是由于营商环境评估刚刚开始在县级层面推行,宣传力度和组织力度不够,需要进一步完善协调机制,形成优化营商环境全市“一盘棋”格局。

三、工作打算

一是细化目标。对省、德阳市对县级营商环境任务进行细化,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建立目标考核倒逼机制,将营商环境工作深入到底。

二是查漏补缺。对省、德阳市营商环境的各个指标进行分析,结合广汉实际,查找差距,制定措施,及时追赶。确保广汉市营商环境评估始终保持德阳前列,全省第一梯队。

三是加强组织。进一步提高优化营商环境就是提升城市发展竞争力的意识,完善优化营商环境机制体制,继续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持续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政务服务的“高地”,项目投资的“洼地”。

 

                      广汉市行政审批局

                      20219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