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市级媒体
郭汉中培养好年轻人 让更多文物“活”起来
来源:市融媒体中心 点击率:


工作中的郭汉中(左)。

7月26日下午,在三星堆博物馆视察的习近平总书记特意来到文物保护和修复展示中心,同现场工作人员亲切交流。

作为中国文物修复协会会员、三星堆博物馆陈列保管部副部长、文物修复高级技工的郭汉中,为总书记介绍了三星堆文物修复等相关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详细了解了三星堆文物的修复,以及文物修复队伍的培养建设情况。”郭汉中说,从总书记的询问中,他真切感受到总书记对文化传承发展的深度关切,“让从事传统文物修复的我们备受鼓舞。”

上世纪八十年代,三星堆发掘1、2号祭祀坑,出土大量青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急需文物修复相关人才。有挖掘清理经验和陶器修复基础的郭汉中由此跟随文物修复大师杨晓邬,走上了文物修复之路。当时在省考古研究所,师徒二人守着一间二三十平方米的小办公室,在数千个日夜里分类、拼合、焊接、雕刻……共计完成了6000余件文物的修复工作,为三星堆乃至四川省的文物保护与修复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三星堆博物馆内陈列的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像、青铜大面具、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等文物重器,都是经杨晓邬、郭汉中师徒二人之手后才得以重新焕发光彩。其中,最受世人关注、也是郭汉中最引以为傲的作品,当属成功修复的一号青铜神树。神树高达3米多,发掘出土时,大部分枝叶已成为残片,郭汉中与师父杨晓邬一块一块对残片进行分类,结合残片的大小、材质、颜色、缺陷等具体特征,探讨辨析其所在位置,推测其原本属性。整整6年,青铜神树终于修复完成,以笔直优美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文物修复是一门多学科融合、多工种融合的工作,为不断提高自己的文物修复水平,郭汉中研读了大量专业书籍资料,一有机会就向同行专家老师请教;同时坚持锤炼自己的实操水平,注重雕塑、冶炼、钣金、雕刻、美术等各方面技能的研究与实践。每一处接口的完美契合,每一个过程的精心构思,都是郭汉中长期思考、摸索和积累的成果。

文物修复中的整形、拼接、焊接、着色等修复方法,郭汉中不仅精通熟练,还能改良创新。他采用传统修复工艺与现代科技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创造性地使用塑形补配、黄泥石膏翻模等操作工艺,赢得了国内文物修复界同仁的普遍赞誉。2019年末,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祭祀坑,坑内的象牙提取是一个难点。为避免提取时糟朽的象牙发生断裂损坏,郭汉中自制泥土清理和贴附加固等小工具,采用给象牙打高分子“绷带”的蜡模固型加固方式,让上百根珍贵的象牙全部安全出坑。

近年来,国家对文物事业发展日益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让文物活起来”的要求,更强调文物保护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件一件来,久久为功。郭汉中说,总书记的关心、嘱托,激励着他更好地发挥“传、帮、带”作用,不遗余力地向年轻人悉心传授文物修复知识和实操技术,培养一支作风硬、能力强、素质高的文物修复队伍,让更多文物“活”起来。

来源:德阳日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