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市级媒体
知古鉴今: 传承古蜀文明,坚定文化自信
来源:市融媒体中心 点击率:

泱泱中华五千年,万古长河耀星汉。沿流溯源,古蜀巨人正矗立在朝晖中,发出低沉的远古呼唤。

7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星堆博物馆新馆,了解历史文化遗址发掘研究、文物保护修复等情况。总书记指出,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响的,展现了四千多年前的文明成果。

以1929年的“石破天惊”为起点,三星堆历经多次科学考古发掘,古蜀文明的画卷徐徐展现。2019年,国家文物局与四川省集结全国多家科研单位,再次启动对三星堆的勘探发掘工作,“沉睡数千年,再醒惊天下”。

文物见证文明、印证文明。三星堆8个“祭祀坑”中出土的大量丝织物痕迹、造型奇特的神秘青铜神器,彰显了三星堆发达的技术水平、高超的艺术审美和独特的精神信仰,这也正是它区别于其他文化的关键所在,充分说明三星堆是在四川本土所孕育和成长的。三星堆出土的大量玉器做工精细,与中原的玉器形制接近,三星堆玉琮更是与五千年前、一千八百公里外的良渚玉琮高度吻合;多件青铜尊和青铜罍带有明显的中原殷商文化特征,甚至与湖南、安徽地区出土的青铜尊如出一辙;即便是最令人匪夷所思的青铜神器,同样也具备、融合了龙、太阳、神鸟等大量的中国传统元素。

“我最关心的就是中华文明历经沧桑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这些宝贵的考古发掘成果,一方面,实证了三星堆是古蜀先民创造的最为辉煌、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文明;另一方面,沿着历史留下的雪泥鸿爪,三星堆与中华大地其他文化的交流互鉴清晰可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多元一体中华文明一览无余。

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之一,也是唯一延绵至今、未曾中断的文明,这一文明长河发端于何时、何地?流淌过怎样的曲折、回合?这些问题牵系根脉,事关“何以中国”。

三星堆曾于2013年、2022年两次被列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这一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探寻本源,叩问历史,追溯来处,通过考古发掘的追问,我们唤醒了那些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文明传奇,听到了历史深处的回响,印证了中华文明的来源和真实性。

“看过以后民族自豪感倍增,五千年中华文明啊,而且更期待着更长的中华文明的发掘。” 总书记语含深情。在人类历史上,很多文明都消失在时间的尘埃之中,唯有中华文明始终连绵不绝。仰韶、红山、大汶口、良渚、马家窑、宝墩、石家河、三星堆、二里头……在这些历史的断面上,层层积淀着一个伟大文明坚实、丰厚的文化基石,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根源,铸就了我们独特的思想理念和文化基因,是我们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政治创制和历史延续的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一番话意味深长,道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源头活水。百年来,我们党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都深深孕育于中华文明之中。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只有立足中华文明源头,深入研究中华文明,才能使历史自觉有据可循,让文化自信有理可依,让走过筚路蓝缕、跋山涉水历程的中华文明之光熠熠生辉。

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今年夏天,三星堆已然成为宣传古蜀文明、传播中华文明的一张金色名片,“天府楼”中青铜面具和青铜头像向各国元首致以古蜀的问候,青铜人像戴着青铜纵目面具在大运会开幕式上铿锵舞动,阳光下的“古蜀之眼”已悄然睁开,深深凝望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光辉前程。

来源:德阳日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