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麦田里,收割机、打捆机正在轰鸣声中忙碌,初夏时节,农民们迎来了夏收。
“今年收成还不错,每亩收获近500公斤小麦,而且剩下的秸秆还可以卖给‘全成’,还能多一笔收入。”广汉市金鱼镇青㭎村的农户陈栋怀笑容满面地介绍道。
陈栋怀口中的“全成”是当地的一家秸秆回收专业合作社,集合了打捆、运输、收储、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秸秆处理全流程,在这里,秸秆实现了离田“变现”,曾经愁处置的秸秆完成华丽变身,成为了不少企业眼中的香饽饽。

“目前我们与多家种植和养殖公司签订了长期购销合同,现在回收的近4000吨秸秆,将有70%被用作食用菌基料,10%被用作饲料,还有的被制成生物燃料、肥料等。”全成秸秆回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苟在全介绍道。
回收的秸秆不愁销路,合作社发展更有动力。“一直以来农产品免税的政策,对我们农业合作社发展帮助很大。今年我们升级打捆机装备又提高了工作效率,现在一天能回收50亩田的秸秆,我们也能更好抢抓农时。”苟在全说道。据了解,全成秸秆回收专业合作社2023年享受到税费红利近6万元。
在距离“全成”约20分钟车程的德阳创文科技有限公司,秸秆在这里继续“变身”,一场秸秆与食用菌的“缘分”等待揭晓。
走进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朵朵长势喜人的“小胖菇”——双孢菇,正散发着阵阵菌香。

“双孢菇能生长这么好,很大部分原因在于下面的基料。”据德阳创文科技有限公司堆肥部部长李小松介绍,用秸秆做原料,再结合畜禽粪肥等配料,经过三次发酵即可制成食用菌培养基。由秸秆提供大量秸秆素,畜禽粪肥提供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基料,仅需保持一定湿度,就可满足双孢菇三次出菇的所有营养需求,不再需要施撒任何农药和化肥。
“我们每年大概会回收1万吨秸秆和7千吨鸡粪用于制作双孢菇生长基料,加上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我们的双孢菇全年365天都可以出菇,产量达到每平方30公斤,是传统种植的四倍多。”创文科技财务负责人吴洁表示,企业选择回收秸秆来生产,一方面是因为企业自身绿色发展的理念,另一方面则是支持绿色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助力。“按今年前5个月的基数和行情,公司预计全年可以享受到超800万的税费优惠。”
在税费优惠政策的助力下,德阳创文科技有限公司持续更新了管理设备,引入先进控制软件,以智能化栽培模式实现了菇房内温度、湿度等条件一键精准调控,标准化提升双孢菇品质。
秸秆“牵手”食用菌,不仅实现了秸秆综合利用和绿色有机培菇,而且出菇后的基料废渣继续“变身”,变废为宝成为有机肥又回到农田,滋养着新的绿色生命。
从秸秆的变身历程来看,秸秆综合利用不仅促进了环境保护,还推动农民和涉农企业实现了增收降本,更是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德阳市税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税务部门将继续聚焦产业绿色发展,优化税费服务举措,推动绿色税收与绿色发展紧密结合,进一步推动绿色税制落地生根。
来源:中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