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表,我用小额信贷买的两头牛,有一只下牛犊了!卡莎莎!”凉山州金阳县派来镇天地坪村的普阿林开心地对李波说道。
李波,广汉市第四批结对帮扶金阳县工作队队员,挂任金阳县乡村振兴培训中心副主任。他第一次到普阿林家里调查时,发现他家庭人口6人,但劳动力只有2人,便主动帮普阿林申请到了金阳县脱贫人口小额信贷2万元。普阿林用这2万元买了两头牛,其中一只已经生下了牛犊,预计家里今年光养牛就能增收12000元。未来普阿林计划将养牛规模扩大到10头,想到未来的生活,他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
这只是李波平时工作的一个小剪影。一年前,他告别妻儿,怀着满腔热情,一路颠簸,到达金阳县。与之前从事民政工作不同,防返贫监测工作对他来说,是个熟悉的“陌生事”。每晚挑灯夜读文件政策、翻阅以前的成箱资料、不懂就多请教同事,李波选择自己默默地锤炼业务能力。“作为共产党员,自己选择了援彝,那不管遇到啥子困难,都要想办法克服!”因为工作,他经常到脱贫户家中调查,为了和老乡更顺畅地沟通,他还自学了些简单的彝语。“最开始入户,啥都听不懂,还是挺着急。现在‘瓦’(彝语中鸡的发音)、‘勒’(彝语中牛的发音)这些牲畜词都能听懂了,我也能流利地问老乡‘瓦卡你玛久’(彝语中有几只鸡的意思)了。”李波笑着说道。

李波整理资料。尹全亮供图
这一年来,为了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摸清辖区内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的收入底数,他跑遍了金阳县全部15个乡(镇)和98个村(社区)中的95个,包括距离县城单程2个半小时车程的谷德中心村。他指导乡(镇)、村(社区)审核金阳县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申请,惠及8924户。在防返贫保障基金申请户现场核实的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公平公正公开,发现有8户农户的申请金额和事实需求不符,他都及时予以调整,共节约资金20.8万元,防止了国有资金流失,确保基金发挥最大作用、最优效果。
根要深,人要真。在见证了奔流向前的金沙江水,观赏过巍峨雄壮的狮子山,接触了纯真质朴的彝族同胞后,李波早已将金阳当做了他的第二故乡。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参加“小蚂蚁”爱心服务团活动,去后山步道捡垃圾,为金阳创造更干净整洁的公共环境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去黑竹洛、曲木德幼教点,为孩子们捐赠衣物及零食,陪孩子们玩耍。下乡入户时,看见有家庭条件较为困难的老乡,他还会自费购买其花椒、核桃、土豆等农特产品。在广汉结对帮扶工作队开展“以购代捐”主题党日时,他也会积极解囊,捐资助力以购代捐。
像李波这样的队员,广汉市第四批结对帮扶金阳县工作队里还有很多。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热爱金阳、服务金阳、建设金阳、奉献金阳”的诺言。自广汉市第四批结对帮扶金阳县工作队到达金阳后,按照“金阳所需,广汉所能”原则,推动实施34个项目,帮扶资金达1829万元;举办金阳青花椒专场招商会,促成广汉企业采购金阳青花椒1200余吨,交易额达6000余万元;广汉各部门、镇(街道)、社会组织等来访金阳345人次,捐资捐物达245.68万元;开展爱心服务活动56次,捐赠衣物1100余件、鞋320余双,组织队员购买金阳农副产品达9万余元。广汉市第四批结对帮扶金阳县工作队切实扛起广汉责任,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汇聚帮扶“小笔墨”助力金阳写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