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列三星 古蜀之眼”三星堆新馆来啦!
龟背形网格状器渐露真容玉璧初现
广汉融媒 许睿 李冬阳
我们来看另一件关注度极高的文物--从七号坑出土的龟背形网格状器。龟背形网格状器出土于三星堆遗址祭祀区七号坑底部东北角,由上下两片青铜网格和网格之间夹持的一块玉器组成,因其形似龟背、呈网格状而得名。这件文物不仅在三星堆甚至整个中国青铜时代都属首次出现,里面装有的青绿色玉板更是引起公众惊叹,玉板到底有什么作用?是当时最高权力统治者的印章吗?为了让公众能够在新馆开放后一睹它的尊容,修复人员抓紧时间对网格器做最后的清理和保护,努力揭开它背后的秘密。
这里是三星堆开放式文物修复馆,修复人员正在清理收集网格上附着的土块,每一格进行相应的编号。
中国丝绸博物馆研究员郑海玲:每一格就是逐层地清,如果都露出织物层就停下来,因为它可能层位不一样。
为了在织物上寻找更多的信息,工作人员通过放大镜进行仔细地观察,并清楚地看到了“织物”的痕迹,其纹理存在交织结构,周围有红色痕迹,可能是丝织物残余。修复人员用毛笔、镊子小心清理,最大程度保留文物原始信息。从目前情况看,可以确定网格形器当时是用织物包裹。
中国丝绸博物馆研究员郑海玲:如果不是通过这种微痕的话,你也不知道以前玉是在用丝绸包裹过,也是它以前的一个可能很特殊的一个方式,玉是用丝绸包裹然后再放在这个网格里面,然后网格可能也用丝绸包裹。
修复人员对微痕材质做进一步鉴定,发现其表面存在胶结状,可能是后期人为涂上的颜料,这也加大了清理难度。
中国丝绸博物馆研究员郑海玲:因为它这个织物已经矿化了,很多时候你看着它还有一个形态在,但是它其实里面的有机质都已经流失掉了,然后你一碰它其实就变成粉尘了。
目前,考古人员对网格形器进行了X射线探伤检测,后续将对提取的织物进行组织结构分析研究其制造工艺。文保人员同步对青铜网格做了支护、翻转,使其背面向上,发现背部附着有青铜眼形器、金器、玉珠等,且局部有织物的信息残留。
中国丝绸博物馆研究员郑海玲:这个铜然后就是它压得会比较密,就感觉密实一点,(铜)离子有那个杀菌的效果,所以它里面可能织物留得会比较多一些。
从刚才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龟背形网格状器上留有明显的织物痕迹,通过织物残存分析我们可以获知3000多年前的信息,但这还需要考古人员进一步研究。透过清理后镂空的网格,可以看到一块硕大的青绿色玉器,修复人员对它也采集了信息。
考古人员、文保人员对网络器上织物的组织结构作了进一步的鉴定,初步发现其属于桑蚕丝一类,并覆盖了整个玉器。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郭建波:它这个蚕丝的鉴定它是根据截面形态,也就是桑蚕丝是一个圆三角形的,那么我们做出来的结果确实是属于桑蚕丝的一类,这是我们对它的种类和这个材质的一个初步的判定,网格形器有很多的残留,丝织品的残留,我们是在青铜网格上以及玉器表面和网格与玉器中间,也就是说它丝织品的附从位置我们也有一定的认识,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在各个层面上它都有这个丝织品附着的一个情况。
整个玉器形态十分完美,没有破损痕迹,完整度、光泽度均在三星堆出土的玉器中堪称精品。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郭建波:这是一个非常完整,而且晶莹剔透的,就是如果说是一束光打过去了,真的特别漂亮,而且可能确实是在三星堆出土的玉料当中最好的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