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发布】祭祀体系与中原文化紧密联系
广汉融媒
在三星堆遗址发现的有机物中,除了丝绸残留,还有一些动物蛋白和脂肪残留。西北大学的专家采取脂质分析和蛋白质组学方法,在出土陶器和坑内沉积物中检测出了牛和猪的蛋白质与脂肪残留成分。这又能为我们还原出怎样的场景呢?我们接着来看前方报道。
研究人员对三星堆遗址的三、四、七、八号坑沉积物和陶片进行检测,脂质分析结果显示出动物脂肪的存在,部分样品的蛋白质组学结果显示猪、牛两种动物的存在。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温睿:根据我们的分析结果发现三星堆当时的祭祀坑除了有这样的,我们能看到大量的无机的,像青铜器、玉器、陶器这样的无机的祭器之外,其实它是有祭品的,它的祭品主要是我们目前检测结果主要是猪和牛这两类,我们从几个坑的分布可以看到,其实它的动物的骨渣主要是在一号坑//但是其他的几个坑里的器物和土壤的残留,能够看到猪和牛的脂肪酸和蛋白质,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完整的祭祀活动,祭祀活动之后他把祭祀活动的器物做了集中的埋葬,对动物的骨骸其实也做了相对集中的埋葬,这就形成今天我们的这8个坑。另外一个角度说明这8个坑基本上是同时或者在非常短的时间里面形成的。
结合七号坑发现的家猪牙和一号坑鉴定出的黄牛骨渣,研究团队推断牛和猪最有可能是黄牛和家猪。根据有机物残留的情况,也让我们对祭祀过程中人们的行为方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温睿:在我们的研究中也发现它的蛋白质的残留,包括脂质残留,其实它的浓度并不高非常低//因为首先它在整个遗址是在鸭子河畔,湿度比较高,而我们整个南方地区的土壤偏酸,再就是整个几个坑里边3到8号坑,其实它都有比较厚的炭屑层,也就是说它坑里边经历了一个高温过程,高温实际上对有机物的保存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这是几个不利条件,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不利条件,所以它的蛋白质很大程度上降解了。
虽然保留下来的蛋白质残留并不多,但是专家们依然利用少量“证据”判断出了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形成前是存在仪式性使用动物牺牲活动的。并且还结合一号坑发现的骨渣和六个大型祭祀坑器物间能够呈现可拼接关系等因素,初步还原出祭祀坑的形成过程。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温睿:我们有机残留物团队的研究结果其实也表明了几点。一首先它的祭品和祭器的分布不是很均匀,因为我们的猪和牛这样的祭品,实际上在祭祀之后,它的骨骼的碎屑主要是集中在一号坑//因此它在祭祀活动之后,他可能对所有祭祀活动的这些物品分批的掩埋,动物的残骸主要埋在了一号坑。
据了解,根据从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器物角度,如铜尊、铜罍、牙璋、玉环等,专家普遍认为三星堆文化和中原文化联系紧密。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温睿:我们这次在三星堆的有机残留物研究结果,因为它是主要使用了猪和牛这样的一个祭牲作为祭祀来使用,这样的结果实际上我们再把它在更大的范围内再考量一下,其实就非常有意思,因为它跟同时期中原的商代遗址,他们在祭祀所选用的祭牲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说在祭祀活动,实际上我们认为是古代的人群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化活动,它反映了古人的一个宇宙观,它在这样的一个宇宙观上面,它跟商代一致,至少从它的祭品选用上来讲跟商代一致,也就是说它实际上是非常认同商文化的这样的一个就是有一个很强的商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所以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讲,它也是一种就是中国文明中国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一个考古学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