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背形网格状器、铜顶璋龙形饰、三孔玉璧形器、金面罩铜头像、顶尊蛇身铜人像、铜神坛、铜巨型神兽、铜龙……今天(6月14日)三星堆新发现直播节目你看了吗?接下来,融妹儿带来一组海报大片~让大家近距离认识新出土的文物。
6座祭祀坑出土文物近13000件
K3出土青铜器表面赋存丝织品

K4埋藏情况
K8埋藏情况
6座坑共计出土编号文物近13000件,其中相对完整的文物3155件。K3出土1293件,包括铜器764件、金器104件、玉器207件、石器88件、陶器11件、象牙104件、其他15件。K4出土79件,包括铜器21件、玉器9件、陶器2件、象牙47件。K7出土706件,包括铜器383件、金器52件、玉器140件、石器1件、象牙62件、其他68件。K8出土1052件,包括铜器68件、金器368件、玉器205件、石器34件、象牙377件。较为典型的文物有K3的金面具、铜顶尊跪坐人像、铜顶坛人像、铜顶尊人头像、铜戴尖帽小立人像、戴立冠铜头像、铜爬龙器盖、铜盘龙器盖、铜大面具、铜圆口方尊、铜兽首衔鸟圆尊、铜小神兽、神树纹玉琮、刻纹玉器座。K7的龟背形网格状器、铜顶璋龙形饰、三孔玉璧形器。K8的金面罩铜头像、顶尊蛇身铜人像、铜神坛、铜巨型神兽、铜龙、铜着裙立人像、铜戴象牙立人像、铜猪鼻龙形器、铜神殿形器盖、石磬等。
文物清理修复与科学保护研究同步
从三星堆的考古发掘开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就确定“课题预设、保护同步、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合作”的工作理念。清理工作按照《三星堆祭祀坑出土文物保护修复(清理)规程》等多项制度和规范,从操作行为、分析检测标准、清理流程、成果指标等方面实现三星堆祭祀坑出土文物保护修复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整理阶段,经过精细、规范化清理和可逆物理固型,使大口尊、圆口方尊、顶尊跪坐人像、顶坛跪坐人像、扭头跪坐人像及金面具、金面罩等一批“重量级”器物实现“站立”并面向公众展出。目前已经清理青铜器77件,玉石器120件,金器44件,象牙678根(段),象牙雕刻残件46件。
K5整体提取
K4出土铜扭头跪坐人像CT照
对近200个样品进行了碳14测年,测年数据集中在公元前1131年至1012年,出土陶尖底盏、陶高领罐、陶敛口瓮等与金沙遗址兰苑地点同类器物形制近似,可知除了存在打破关系的五号坑和六号坑年代稍晚之外,其余几座坑的埋藏年代一致,为商代晚期,距今约3200年至3000年,解决了过去三十年来关于“祭祀坑”埋藏年代的争议。考古发现的青铜大面具、扭头跪坐人像、神坛、玉刀等之前未见的器物,丰富了三星堆遗址的铜器类别;研究认为三星堆的铜器铸造工艺为范铸法和分铸法相结合,采用了铆接、芯骨等技术;通过显微观察和丝蛋白分析在多个坑中发现了丝绸,填补了西南地区夏商时期无丝绸实物的空白;K4通过植物考古明确坑内灰烬主要以竹为主,另有楠属、阔叶树材、棕榈科、芦苇、禾本科、甘蓝、大豆、菊叶香藜等,表明古蜀国的气候温暖湿润,祭祀区紧邻河边且植被茂密;残留物分析显示祭祀用牲有黄牛、野猪等,诸多新发现呈现出更加完整、丰富的三星堆遗存种类和文化内涵。本次发掘的若干新器物显示出三星堆遗址与国内其他地区存在的密接文化联系,K3、K8发现的铜尊、铜罍、铜瓿为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铜器,K3、K4发现的玉琮来自甘青地区齐家文化,K3、K7、K8发现的有领玉璧、玉璋、玉戈在河南、陕西、山东以及广大的华南地区都有发现,各坑大量发现的金器则与半月形地带自古有之的金器使用传统相符。而神树、顶尊跪坐人像以及大量龙形象器物则表明三星堆遗址的使用者在自身认同、礼仪宗教以及对于天地自然的认识与国内其他地区人群相近,无疑确切表明三星堆遗址所属的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一员。
融妹儿邀您一起手动寻宝!
考古三星堆,H5“盲盒”连连看!
☟扫描下方二维码跳转至三星堆寻宝小游戏☟

明天、后天13:00~15:00
三星堆新发现直播节目
不容错过哦~
供图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余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