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长者专区
适老版
智能问答
旧版

长者专区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重点工作 / 财税审计 / 审计信息 / 正文

深化常态化“经济体检”的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24-07-22 来源:市审计局 点击量: 【字体:】【打印 分享: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审计系统立足经济监督定位,对经济社会运行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周期性开展全覆盖、全方位、动态化穿透检查、整体研判和前瞻预警,取得了较好成效。其中,多个项目获得审计署、四川省审计厅表彰,以高质量高效能审计监督持续护航成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文从“查病”“治病”“防病”三个方面,重点阐述深化常态化“经济体检”的做法。

在精准查病上下足功夫

突破传统审计领域、审计技术和审计模式,持续扫除监督死角,深入开展大数据审计、绩效审计、研究型审计。以更全面、更高效、更精确的监督方式,对审计对象经济活动运行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及时进行周期性独立检查,找出“病灶”“病变”,出具“报告”,既揭示问题,又反映潜在风险。

(一)深化审计领域

提高政治站位,紧跟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从源头上系统布局“经济体检”的重点、方式和频次。聚焦政策、风控、民生、财政、职责、绿色等领域,科学编制审计中长期发展规划,高标准谋划年度审计计划,不断丰富“体检项目清单”,完善“体检项目方式”,增强监督频率,缩短监督周期,扫除监督盲区,推动实现审计全覆盖。近年来,全市共开展各类审计项目10491个,审计领域已从政策落实、项目建设、财政预算和经济责任等常规审计,拓展至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污染防治、黑臭水体治理和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等领域。截至目前,已开展150个镇(街道)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15个城市黑臭水体、6个工业园区污染防治、全市土地资源、政府债务、隐性债务、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市属区属国有企业,成都银行风险防控、股权管理,市属国有控股小额贷款公司等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在全市所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初步形成了常态化动态化震慑,较好预防了“破窗效应”。

(二)深化数字赋能

践行“整体智治”理念,梳理分析各项审计工作和各个业务流程,在计划编制、审计实施、内部管理等方面强化大数据技术支撑,发挥大数据审计穿针引线作用,以数字赋能重塑审计工作体系。强化数据采集,拓宽获取审计所需数据的通道,常态化开展数据标准化转换和数据质量验证工作,推进全市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审计数据规划编制和修订。强化数据分析,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和宏观分析能力,推动实现审计工作从以现场审计为主向后台数据分析和现场核实并重转变。强化数据挖掘、文本挖掘、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应用,从数据仓中挖掘隐藏或不可预见的问题。探索建立审计日常监督系统,开展在线监测、远程监督、随时跟踪,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审计,实现审计风险控制智能化。提炼固化大数据审计思路和方法,目前全市已优化形成财政、企业审计等8个领域306个大 数据审计分析模型。大 数据审计大幅提高了审计效率,2023年,成都市审计局在35个常规审计项目外,利用大数据将11个重点领域纳入常态化监督,有效弥补了常规审计监督范围过窄的不足,第一次实现了重点领域审计全覆盖,审计监督单位从2021年的621个增加到1562个,增长152%,审计人员人均监督单位从7个增加到18个,增幅达157%。

( 三 ) 深化绩效审计

将绩效审计理念贯穿 “经济体检”全过程,对财政预算、重大政策、民生资金、大运会场馆、李家岩水库,以及生态保护修复等重大项目实行贯穿式审计。密切关注资金支出和项目建设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关注绩效评价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情况。从行业、区域、时间等多维度对资金绩效总体情况开展审计评价,着力揭示和查处重申请轻管理、重投放轻绩效、重利益轻生态,以及重大损失浪费、重大生态破坏等突出问题,严防乱投钱、“打水漂”,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促使资金使用单位从“要我有绩效”向“我要有绩效”转变,促进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推动建立高效廉洁政府。

(四)深化审计研究

把开展研究型审计作为头等大事,尽心尽力做深做实研究功课。加强政治经济、审计理论、审计 领域、审计对象、审计立项、审计实施全过程各环节研究,促进审计人员在宏观研究中找准政治方向,从微观问题研判中提出建设性建议,在日常研究中提升审计人员“能查、能说、能写”能力。切实做到以研究引领思路、业务、成果提升,促进全面提高审计质量。近年来,成都市共查出违规资金503.73亿元,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422.3亿元。在全市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和严肃财经纪律整治突出问题专项行动中,移送问题线索52件;在国有企业审计中,揭示溢价收购、利益输送等问题238个,涉及资金522亿元,挽回损失20多亿元,追责问责 23 人。

在精准治病上下足功夫

针对“经济体检”中发现的问题,以审计建议、审计决 定、审计专报、移送线索、公布审计 结果等形式对症 下药,精准开出“治病处方”,提出解决问题的良方。探索建立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推动揭示问题与解决问题有机统一。

(一)精心提炼审计建议

针对具体问题,一事一议提出解决问题的一般审计建议,即审即改见实效。剖析重大问题成因,提出明确具体及有建设性、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强的对策措施,注重治本,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近年来,共提审计建议13683条。其中,2023年提出的审计建议条数较2022年增长12%,且因建议精准,被审计单位积极主动采纳,确保了问题逐一整改到位。

(二)对症下药靶向治疗

对问题较小的,督促立审立改。对明知故犯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的,开出猛药,亮剑去疴。对发现的重大违纪违法和经济犯罪线索扭住不放、一查到底,推动依规依法惩处,起到震慑和警示效果。近年来,全市审计机关共移送违纪违法线索672件,涉及金额35.25亿元。2023年,移送违纪违法问题线索136件,与2022年相比有明显增长。

( 三 ) 借力媒体监督整改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督促被审计单位主动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公开审计整改情况,扩大审计影响和社会知情面,进一步彰显审计独特监督作用。近年来,全市审计系统已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298个,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倒逼审计整改落地初见成效,审计善政良治功能得到较好发挥,屡审屡犯现象逐年减少。

(四)建立整改长效机制

借力审计体制改革释放红利,推动构建党委总揽、被审计单位负责、主管部门督促、审计跟踪检查、人大监督、政府督办、纪委监委问责的审计整改闭环链 条。压紧压实整改责任,督促责任单位按照“立行立改、分阶段整改、持续整改”等方式有序推进整改,对拒不整改 或者整改时弄虚作假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确保问题整改到位。探索构建全市审计整改一体化智能管理系统,形成整改数据共享在线应用场景,推动审计整改常态化。依法依规制定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实施意见,细化整改措施,健全完善协调联动、整改督查、约谈、问责、结果运用等机制。

在精准防病上下足功夫

深入分析“经济体检”中发现的问题和风险隐患,研究问题背后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和制度性漏洞。加大对经济社会运行中各类风险隐患的研判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出“防病良方”。

( 一 ) 强化审计宣传

适应常态化“经济体检”新要求,推动全市将审计培训纳入党校教学内容,增强党员干部审计意识。借力“理响成都”宣讲品牌,推动审计宣讲进机关、街道、社区,让全社会了解、重视、支持、配合审计。加强法纪宣讲,面向全市政府部门举办财经法纪专题培训班,向被审计单位开展“边审计边普法”活动126次。

(二)强化服务意识

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推动审计监督向审前服务被审计单位转型。加强沟通协调,主动与行业主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对接,加强审前、审中、审后沟通,营造和谐审计环境。加强业务指导,为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中的疑点和难点问题提供专业化服务,从源头上增强审计预警预报、自我防范、自我监管功能。加强内部审计督导,持续完善以“清单督导”为基础的国家审计与行业主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协同联动机制。加强内部监管,发挥内部审计自我监管的防线功能,对被审计单位的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典型性、风险性等问题,组织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及时纠偏,有针对性地抓早抓小抓苗头。

(三)强化风险管控

加强警示警戒,多维度梳理分析“经济体检”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和违纪违法行为,以及各级领导干部履责行权中的多发、易发和潜在风险点,面向社会动态发布各类共性问题、典型案例和风险防范清单,以点上问题推动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和面上长效治理,起到亡羊补牢、以点带面、由此及彼、从治到防、举一反三的实效,发挥审计一点、整治一片、规范一面效应,避免同类问题在其他单位发生。目前,成都市审计局已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出台部门、高校、国企、区(市)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和自然资源责任5张风险提示清单。加强日常监督,探索建立审计日常约谈方式,对被审计单位整改不力等问题,及时采取审计机关单独或与监督管理部门联合约谈的方式进行提醒并督促纠正,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病情恶化。加强风险研判,贯通分析财政、金融、企业、投资等“经济体检”中发现的普遍性和趋势性问题,对反复出现的问题和典型个案,从体制、机制、制度和规律上找原因。深度揭示经济社会运行中的潜在风险隐患,综合研判整体评估风险发生概率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时撰写信息专报,发出预警信息,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和高效施政,从宏观层面及根源上提出解决和预防建议,实现审计成果放大。近年来,成都市审计局撰写的信息专报《黑臭水体整治见成效 巩固提升仍需再努力》《土地资源审计发现的问题与对策建议》,均得到了省委常委、市委主要负责同志的肯定性批示。截至2023年,成都市审计局向市委、市政府报送预警信息23份,得到市领导批示38件次,推动全市8个 领域开展专项治理。如在民生审计中,审计组发现近7000名重度精神病患者违规持有驾驶证,存在违章肇事和安全隐患。审计组将问题上报市委、市政府后,引起了交警部门高度重视,并得到了残疾人管理部门的及时协同整改。

(四)强化制度建设

针对“经济体检”中发现的“病灶”“病变”,督促被审计单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划定政治、纪律、廉政和生态保护红线,明确 危险区和安全区,以审计倒逼行为规范,让红线成为思想防线,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想腐的保障机制。近年来,成都市审计系统共推动建立完善制度2889项。其中,2023年推动建章立制680个,比2022年增加165个,增幅达32%。

(来源:审计观察)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