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清朝乾隆时候,汉州城内北街,有一个姓蹇的小贩,人称蹇杂货。家有老母、妻子和一个小孩,靠蹇杂货赶场摆摊,卖针头麻线等维持一家生活。妻子王氏,勤俭贤淑,平时帮人洗衣服争钱添补家务开支。日子过得清淡。
再说连山场,自雍正八年开场以来,一直兴旺发达。逢四、七、十赶场天,更是市场繁荣,百业兴隆。蹇杂货到连山场,生意好、钱赚得多,也就不象原先那样俭省了,收了摊子,要在连山大吃大喝一顿,然后才回家。妻子多次劝他不要在外浪费,家里还有老母、小孩。蹇杂货总是不听,瞒着妻子说:“只在连山吃了一顿素饭”。明明嘴上带着酒气,他也不承认。有天,蹇杂货又在连山大吃大喝回来,妻子先给他打来洗脸水,又给他泡上鲜茶。蹇杂货洗罢脸,喝着茶,妻子和颜悦色地问:“相公今天又在连山喝了酒呢?”蹇杂货还是那句老话:“只吃了一顿素饭”。王氏说:“你怎能瞒得了我,我亲眼看见你收了摊子,从火神店的后门走过,进横街子武烧腊店里,吃干牛肉下酒,熬锅肉下饭,又到柴市坝茶铺喝茶,然后才挑起担担回汉州的。是不是?”
蹇杂货惊问:“你在哪里看得那样清楚?”王氏说:“我在金雁桥上看沱水的影子,把连山照映得明明白白,你收摊子我就把你盯住了。”蹇杂货自知理亏,立刻向妻子道歉,并表示今后不再浪费。从此,“汉州沱水照连山”的故事也越传越广,成为西蜀八景之一。其实,蹇王氏并没有从沱水中看到连山。
原来,与蹇杂货同院居住的一个青年宋二兴,家有一个瞎眼的娘,靠宋二兴用鸡公车到连山推柴回来卖,维持母子生活。二兴老实憨厚,有孝心。蹇王氏同情他,有时帮他洗洗衣服也不收钱。邻居和睦相处,互相关照。宋二兴见蹇婶多次劝蹇叔无效,想助她一臂之力。那天,蹇杂货在连山武烧腊店中吃喝时,宋二兴正在对门项家面馆吃面打尖,对蹇杂货的行动看得清楚,当蹇杂货到柴市坝铺喝茶时,宋二兴也将买好的柴推回汉州,就把蹇杂货的情况告知了蹇婶。
(二)
以前,汉州城北门外是金雁桥河坝,在坪桥下边的一棵杨柳树下,有斗筐大的一沱水,能照出连山。咱个的呢?
原来,大北街有一家水果店,店掌柜孙老头,他的儿子娶了个新媳妇,娘家姓李,在金雁桥河边住。新媳妇过门刚半年,小俩口很和气,出门都要一路,坐两乘滑竿。新媳妇坐在滑竿上有些搞不惯,总象不如走路好,回家就劝丈夫说:“多走路,少花钱。用钱容易挣钱难罗!”丈夫听了她劝。
有天,丈夫换了衣裤,拿上银两,向妻子说:“今天,我走路到连山买水果去”。这天新媳妇泡了一盆子衣裤,端到城外坪桥杨柳树下去洗,走到水边,一眼就看见沱水里有卖饮食的,有担挑子的,有来来往往赶场的……不久,又看见来了一乘滑竿,上面坐着一个年轻漂亮的小伙子,正是她的丈夫。新媳妇注意了,看他进馆子,吃的什么菜饭,吃了多少钱,跑堂倌是什么样子,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后来,一个姑娘跟着一个老大娘,在饭馆里与她的丈夫同坐一桌。老大娘在慢慢地说,又在慢慢地比,听不到是说什么。新媳妇急了。又见她丈夫数了些银子,交给那姑娘。新媳妇更气了。她几下洗了衣裤,端回屋晾起,走进房里,倒在床上哭起来了。“早晓得,今天该和他一起去”。要想撵去看,路隔三十里,哪能呀!
晚上,新媳妇坐也不是,睡也不是,在屋里走来走去。她丈夫回来了。她问:“今天你在连山饭馆里,那姑娘是哪个?你拿银子给也为啥?”丈夫说:“是果木园的周大娘母女。周大伯是父亲的好友。他卖的果子口味好,又香又甜,价钱便宜。拿银子给她,是买了她的果子”。新媳妇这才放下心来,又把丈夫这天在连山经过的事,说得一点不差。丈夫问:“你是在哪里看见的?”她说:“在坪桥下面杨柳树下那沱水里看见的”。丈夫感到很奇怪。第二天清早,一家人都去看,果然看见连山街上,卖饭的人家正在搭早火,做生意的正在开铺门。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来看“沱水照连山”的人牵线不断。
后来,不知谁人,投了很多石头在河水里,水浑了。后世人连沱水的影子也看不见在哪里。